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4公斤。
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在发病初期或荚和易感病期喷药,尽量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根据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病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幼苗倒伏、死亡。成株期症状成株期染病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豆荚染病呈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可使荚内种子腐烂、干皱、无光泽,严重时导致荚内不能结粒。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排除种子中混杂的病菌核。
(2)合理轮作倒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避免重茬、迎茬。
(3)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应及时深翻,及时清除和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注意及时中耕培土。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4)化学防治。菌核病病菌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的防治最佳期。喷施50%速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